4月13日,由指挥家余隆先生发起,上海交响乐团和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联合创办的致力于支持中国年轻人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平台??中国艺术拓展计划(AEP-CHINA)抵达成都。以一堂带点改良川味的“音乐地图课堂”,让观众了解了那个洋溢着古典浪漫气息的“狂飙时代”

75分钟 玩转“狂飙时代”
短短75分钟的演出中,主讲人韩斌老师用脱口秀的方式串起了音乐会礼仪;用戏剧表演的形式介绍了古典主义三巨头的奇闻轶事并亲自演绎了“莫扎特之死”流传最广的版本。当穿着莫扎特用四川话“接单”《安魂曲》邀约时,台下有人用四川话提醒“莫扎特”要小心。

认声部游戏,让观众抱着1:1纸质乐器去“找座”,在亲身实践中将庞大的乐队中各乐器所处位置摸了个门清。“音乐的色彩”游戏互动环节中,每一位现场的观众都成为了整场演出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亮出自己心中对乐曲的“情感颜色”。
观众最踊跃环节是“客串指挥”,在成都交响乐团指挥林木森的指导下,有深谙乐理的资深乐迷瞬间进入角色,卡准节奏有模有样。也有虽热爱古典音乐,却欠缺节奏感的新粉丝,指挥棒每挥都在两个节拍之间,而乐队也很“配合”卖力表演“乱弹”。

而让许多首度踏入古典乐大门的观众惊讶的是,当随口就能哼唱的《不想长大》开了个头,却变为古典乐浩瀚又不乏细腻的曲风。起初观众席里窃窃私语,“真厉害,他们居然能把口水歌改编成古典乐,听起来果然质感不一样了。”但很快,就有懂行的资深乐迷来纠正:“明明《不想长大》就是改编了200多年前莫扎特的《第40号交响曲》。”
拷贝复制 “音乐地图课堂”被追捧
把古典音乐中看似艰深难懂的观演礼仪、乐器乐理、音乐类型等知识点,用“脱口秀”的语言形式打破形式的壁垒,渐进式地引领人们,消除对古典音乐的隔阂、培养聆听兴趣和习惯,是AEP将音乐地图课堂带到成都的原因。

课堂主讲人以兼顾趣味和系统性的课程内容,使现场观众在浸沉式的体验中对古典乐有了一个全新的认知,使高高在上的古典音乐在说、演、玩、学的寻常化体验中,对各年龄层的观众都不再神秘和陌生。
早就瞄准“音乐地图课堂”并积极促成合作的成都交响乐团团长王大章直言,近年来,致力于古典乐普及的成都交响乐团,进学校、下社区,脚步虽密集却始终找不到能瞬间击中当下观众的“突破口”。而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地图课堂”丰富的形式和接地气的普及手段,恰恰是最值得借鉴和学习的。

课程中,在上交乐队首席李沛、大提琴首席黄北星、长笛首席胡?的引领下,成都乐团的乐手们也渐渐适应了“演奏带入表演情绪”,是乐手也是演员的身份转换。王大章说:“让成都交响乐团演奏家们参与‘音乐地图课堂’,就是希望能通过实践‘拷贝’下这样的模式,未来能将这样生动的形式带到我们的音乐普及中。”
据悉,作为AEP China中国艺术拓展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地图课堂”将与更多领域展开合作,并继续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上交团长周平表示:“当下的交响乐人就应该主动‘出击’,跨出自身领域展开广泛沟通,把我们的音乐带给不同世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