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晚,首部反映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大型原创话剧《高腔》在自贡市川剧艺术中心上演。该剧改编自著名作家马平同名小说,以两个贫困户在化解宿怨的过程中寻觅产业发展之路为主线,讲述了信仰坚定、勇于担当的下派干部,与帮扶干部一起,带领花田沟群众,克服种种困扰,向贫困宣战的动人故事。
化解矛盾带领村民共奔致富路
演出首先由一连串的矛盾开始,展现了花田沟由于道路不通、支柱产业缺乏所导致的贫困样貌。除了贫困外,花田沟“牛米”两家贫困户的世代恩怨也成是贯穿全剧的矛盾,成为了阻挡两家人脱贫的“压脚石”。随着剧情的开展,花田沟的矛盾也愈发激烈,现场紧张的氛围越来越浓重。
《高腔》里,作为带领花田沟村民脱贫的领导人物,第一书记丁从杰在面对村民不配合、妻子流产无人照顾的困境下,仍然心系花田沟的脱贫工作,始终奋斗在第一线,为村民谋求致富之道。
脱贫的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剧中,书记丁从杰引进了一批“鸡娃子”,欲发展花田沟的禽类养殖产业,但“鸡娃子”却在村民的养殖过程中大规模死亡,一时令丁从杰和村民们“心灰意冷”。花田沟的脱贫攻坚工作一时陷入了困境。但就在此时,关键人物米主任的出场再次推动了故事的发展,他的一番话点醒了丁从杰书记,为花田沟带来了一丝生机。丁从杰意识到,“因地制宜”才是带领村民走上致富之路的“法宝”,这才完全解开了一直困扰花田沟的难题。
在此之后,花田沟的脱贫工作便逐渐向好。在丁从杰书记的带领下,经过专业人员科学的考察,花田沟引进“油橄榄”种植作为支柱产业,并对当地特有的猕猴桃进行品种改良,还发展电商平台和青年科技小组,多渠道解决村民的后顾之忧。
在故事的最后,花田沟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牛米”两家化解多年恩怨住进了新修的房屋、村里新的桥梁正在修建当中、通往村外的“烂路”已经变身柏油马路……剧场内响起阵阵掌声和欢呼声,《高腔》这一脱贫攻坚的“四川故事”迎来美满的大结局。
特色演绎献上一场视听觉盛宴
值得一提的是,《高腔》全程使用川北方言进行演绎,其中还穿插了不少地方土语和俚语,用接地气的语言让人感觉十分真实、亲切。话剧中,川北地方特色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北薅草锣鼓也恰如其分地融入话剧舞台,成为话剧的一大看点,敲敲打打的声音配合着剧情的发展、人物的情绪,给观众们带来了视觉和听觉上的享受,独具特色。
同时,话剧中对条凳的运用也极为巧妙,更具剧情需要,舞台上的条凳时最开始是村里坝坝会的会场,而后又成为田土里的庄稼,接下来又变换为易地扶贫搬迁的新建房屋基、果林、宴席,体现了剧作方的艺术智慧。
据悉,《高腔》由编剧李扬舟、孙梦竹根据著名作家马平同名小说改编,小说原作者马平担任文学顾问,四川人民艺术剧院联合北京中视瑞峰影视文化有限公司等共同打造,著名话剧导演王根执导,国家大剧院舞美、音乐、服装设计组成主创团队,杨涵、黄梁宇、赵汉军、冯?、姚东伯、骆畅、曹立春、刘运元、欧剑宇等实力演员担任主要角色。目前,该剧已列入四川省委宣传部2017-2020年文艺精品、2018年重点扶持项目。明年《高腔》将展开全国巡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