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说:“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
我们说:“凡有华人处,就有金庸小说。”
自从1952年《书剑恩仇录》问世以来,他的小说已经风靡了半个多世纪,从未有任何一个华文作家像他这样粉丝遍天下。
邓小平会见他第一句话就是:“我读过你的小说。”蒋经国的床头终年放着一套金庸小说。

马云用金庸小说中的武林圣地来命名公司房间,办公室叫“桃花岛”,会议室叫“光明顶”。
牟宗三最喜欢《鹿鼎记》,余英时最爱《射雕英雄传》,陈世骧则是《天龙八部》的粉丝,曾评价该书“有情皆孽,无人不冤”。
对金庸的研究甚至形成了一门“金学”,而对我们这些普通金迷来说,他构造了一个独具魅力的精神世界,我们就像熟悉老朋友一样熟悉郭靖、令狐冲、张无忌。

写这些小说时,金庸正孤悬海外,用游子的视角回望中原。
椽笔一挥,就勾勒出一个江湖,那里月白风清、古风犹存,回响着整个文化中国的余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