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在去年上半年听到“快手土味吃播”、“拼多多便宜货”、“趣头条看新闻就赚钱”,大多数互联网从业者及围观群众,脑中闪现的或是类似以下画面,并对其嗤之以鼻。

不过,让这些人感到惊奇、意外的是这些“出道”就走下沉路线的产品,如今都运营的风生水起。
快手拿到百度、红杉、腾讯等巨头的5轮融资,收购A站,扩大商务团队,如今DAU达到1.6亿 ;拼多多虽然被网友诟病商品低价山寨,但却拥有3亿用户,超越京东成为了国内第二大电商平台;趣头条更是以简单粗暴的现金补贴奖励阅读的方式,积累了1.81亿的装机量,并于去年9月在纳斯达克上市。

快手、拼多多、趣头条,这三巨头激活了鲜有人踏足的下沉市场,并且还带领着整个互联网下沉。在2016年推出抖音并成功占领短视频上升空间的字节跳动,也照搬趣头条的模式,主动迎合三四线及以下乡镇县市场,推出了火山小视频。

足见,整个移动互联网都在随着市场的近饱开始做渠道下沉,如今美团、小米也都开始向县级市市场磨刀,以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从新零售到短视频、从知识付费到内容创业,再包括工具产品,几乎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下沉,甚至为了抢占老年市场,不惜40万年薪聘请老年龄层KOL。

在整个互联网大趋势中,风口上的短视频业务首当其冲,尤其是资讯类短视频。
回顾2018年,几大短视频平台都开始试水电商、营销服务,并且顺利尝到商业化变现带来的丰硕果实。积攒已久的流量终于得到兑现,那么接下来的工作,想必自然是开闸放水,流量变现。
其中主打资讯类短视频的“梨视频”平台,在去年完成A轮融资之后,创始人邱兵决定转变思路,“我们要下沉”。
所以决定联合中广联合会移动电视宣传委员会成立“短视频户外媒体联盟”,邱兵认为产品可以借助这次机会,将“梨视频”的内容覆盖到全国23个省、直辖市的公交、地铁、机场等公共场所的29.3万块终端屏幕。这是邱兵认为的下沉,即定位和覆盖。

对于非资讯类的短视频平台,下沉意味着内容分流工作的细化,能够以算法为基础得到精准推送。其次就是创新、讨巧的运营方案,最终才能避免产品下沉过程中,既有粉丝群体的丢失。
以短视频大佬抖音举例,抖音在今年1月宣布与央视春晚联合,成为2019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独家社交媒体传播平台。

这桩看似“登对”的买卖,其实正是抖音寻找下沉市场的绝佳契机。
抖音用户以25~30岁为主,占比达到29%,其次是24岁以下用户和31~35岁用户,占比分别达到27%与26%。相比之下,央视春晚的覆盖率和活跃度,对于短视频平台来说可以算是一波非常庞大的流量。
所以这次独家合作,先是基于央视春晚有意寻找年轻用户的想法,希望借助抖音平台的话题挑战、创意玩法,结合AR、贴纸等玩法,实现参与观众的裂变,达到传播的效果。而抖音则是希望能够凭借自身平台优势,坐上央视春晚的快车,通过电视互动等形式,达到下沉城市的覆盖,进而获得用户增量,丰富UGC内容池。
当然,与央视春晚的这次合作,也可看做是抖音对刚颁布的《网络短视频平台管理规范》和《网络短视频内容审核标准细则》100 条的积极回应。
2018年文娱圈,《说唱》、《灌篮》、《街舞》、《声入人心》等小众文化都成功出圈,垂直品类的运营也更加细化,从黄牛身上都能看到音乐剧市场的上升。
大文娱边界逐渐模糊,垂直赛道有待深化的空间巨大。在这样一个内容创作环境下,该如何做制作内容来迎合下沉的短视频市场?
根据卡思数据的统计,段子、高颜值、才艺依旧为达人吸粉的三大法宝,且真实、朴素、认真生活的态度更容易打动下沉市场的粉丝心。

快手2018年Q4新锐榜(数据来源:卡思数据)
排在新锐榜榜首的本亮大叔,季度涨粉511万,累计粉丝1136.5万。生活在田间地头,因为以独特的方式翻唱歌曲在快手走红,甚至被大批前来拜访、拜师的粉丝围堵,吸引了派出所民警的关注。

活跃于快手的本亮大叔,是位“地道”的下沉短视频内容创作者,他与那些美颜滤镜、耍酷卖萌博主最大的不同就是他的真实与淳朴。
他并没有出色的唱功和嗓音,但是他真诚,包含带着深情,给毫无防备的粉丝以感染力和冲击力。也正因为他农民的身份,能允许他抱着吉他,行走在庄稼地、玉米地、拖拉机、丝瓜棚间唱歌。此外,具有鲜明个人特色的“晚上6点后直播”为其圈来了大量粉丝。

根据卡思商业版粉丝解析,“本亮大叔”与抖音千万级大号对比,本亮大叔的粉丝质量高达95分,互动参与权重更是达到100分,从各角度碾压后面这位抖音大号。


本亮大叔与抖音大号对比(数据来源:卡思数据)
由此可见,像本亮大叔这种原生态、能够给浮躁的社会带来一点清新和安慰的才艺表演,很容易被下沉市场接受,而且粉丝黏性极高。
除了才艺,类似《喜剧之王》的那种“乐天派”“情景剧”也非常受小镇青年们的欢迎。新锐榜中排名第10的许华升便是最好的例子,他通过情景剧的形式,向外界展示了自己小镇青年闯天下的心境,让粉丝感同身受的同时,还能心潮澎湃,领悟到正能量。

总结来说,针对下沉市场的短视频创作,传统吃播已经成为过去时,新的流量红利主要集中在“超凡脱俗”的才艺、“满满正能量”的情景剧,市场还是非常希望像“啥是佩奇”这样的作品能够出现。
从QuestMobile发布数据来看,国内3、4线城市以下网民已经超过50%,且大部分集中在24岁以下。3、4线以下城市的年轻用户成了短视频平台正在极力拼抢的流量红利,即目前仅存的人口红利。
复旦大学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李良荣教授,谈到短视频下沉过程中的品牌营销,“目前中国的广告市场,服务业的广告市场潜力巨大,而服务业又和各个地方城市联系密切。全国性的广告多数是品牌广告,比如制造业和银行,服务业都是为当地服务的,所以短视频如果能下沉到地方,做区域化的广告,那么这种精准投放能力会比当地媒体强大很多。”

李良荣提到的短视频区域化广告,从大概念来讲就是用户定位。从抖音、快手的规划和布局不难看出,“短视频+”概念中的“短视频+电商”已成为2019年的大趋势。不过,如果目标人群定位不准确,未必能达到品牌预期,甚至有时候会事倍功半。
举例某品牌汽车的小镇青年营销,根据QM发布的《“小镇青年”洞察报告》显示,2018年2月,三线城市以下的90后在火山小视频的MAU暴涨至2730万,以18~35岁男性为主,这一年龄段人群恰巧是某汽车品牌想要触及的市场人群。
在确认双方互相匹配之后合作达成,随即推出信息流和视频流,开屏广告,搜索banner位,活动定制话题等等。使得该汽车产品的促销信息曝光量超过3061万,点击率高达9.12%。

因此,品牌想要抢占下沉市场的红利,一定要先了解品牌的用户定位以及合作平台的调性,并且是视频内容为基础给商品制造一个场景,使得用户能够在观看短视频的过程中,可以轻松完成消费任务。
【责任编辑: tfwsw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