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吴晓铃)2月9日(周六)晚,央视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第二季迎来收官盛典。现场揭晓了由观众投票和特展评选委员会所共同选出的本季最终入驻特展的九件国宝,四川博物院的后蜀残石经当选。 
本季最终入驻故宫博物院箭亭广场“九州幻方”特展的9件国宝的分别是故宫博物院推选的样式雷建筑烫样,广东省博物馆推选的金漆木雕大神龛,河北博物院推选的长信宫灯,四川博物院推选的后蜀残石经,云南省博物馆推选的聂耳小提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推选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博,甘肃省博物馆推选的铜奔马,山东博物馆推选的银雀山《孙子兵法》《孙膑兵法》汉简,山西博物院推选的侯马金代董氏墓戏俑。九大国宝特展将在己亥春节后于故宫博物院箭亭广场与观众见面。 
本届《国家宝藏》节目,四川博物院共有东汉制盐画像砖、清格萨尔唐卡和后蜀残石经三组文物亮相。而蜀石经最终当选,皆因它是传承千年的“最强教材”。中国五千年历史上只刊刻了七部儒家石经,分别是熹平石经、正始石经、开成石经、后蜀石经、嘉?石经、御书石经、乾隆石经。后蜀石经是这些石经中字数最多、刊时最长、规模最大的一种。它前后刻了近两百年,最后集结了儒家十三经,奠定了后世儒家经典格局。 
据介绍,最早的“后蜀石经”为五代时期后蜀宰相毋昭裔主持刊刻的儒家经典石经,立于文翁石室。毋昭裔之后,赵匡胤统一中原,兵灭后蜀,石经的雕刻工作也没有停止。它历时近200年,碑石上千数。这些经典也被后世学子奉为圭臬,传诵千年。蜀石经不仅刊刻经文,最为珍贵的一点是还刻有名家大儒的注释。它更以拓印本的形式影响全国,在宋代广为流传。四川博物院供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