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CNNIC发布的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6年网络直播服务在资本力量的推动下持续发展。截至2016年12月,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到了3.44亿,占网民总体的47.1%。2016年,是直播行业走上巅峰的一年。
直播行业在鼎盛时期的竞争异常激烈,在经历了千播大战和几轮的行业洗牌之后,内容不过关、定位不准确、资本不够雄厚的直播平台逐渐被淘汰,直播市场慢慢清晰分为两类,一类是游戏直播平台,以斗鱼和虎牙为代表;另一类是泛娱乐直播平台,以花椒、映客为代表。
可泛娱乐直播如同涨潮的海水,来得快,去得也快,潮涨到潮落,泛娱乐直播用时一年。从资本市场的表现来看,2017年下半年基本上没有网络直播平台获得过融资,映客也遭遇了重组失败。
尽管2018年花椒直播与六间房重组,以及映客经过多年的筹备终于在港交所上市。但抱团也好,上市也罢,在相关部门监管的强力监管下,二者只能“打碎了牙往肚里咽”。
花椒和映客的监管命门
《2017中国网络表演(直播)发展报告》数据显示,截止2017年年末,全国有200多家从事网络表演和直播业务的企业,相对2016年减少近百家。不难看出,2017年是直播行业被强力监管的一年,这对不少平台直播们来说无疑是“暴击”伤害,也因此直播行业开始进入下半场的行业整顿期。
作为泛娱乐直播的代表,花椒和映客也没有躲过监管。新京报曾报道,2017年5月花椒直播平台因提供了散布谣言和扰乱社会秩序的虚假故宫直播行为,被处以行政处罚。而映客主播因内容低俗而被封杀的相关新闻报道层出不穷。
到了2018年,泛娱乐直播们尝试着换个方式登场,希望不要太快被市场忘记。于是直播答题抢占了年初的第一个风口,这一模式的横空出世也确实让不少泛娱乐直播玩家看到了新的生机。不乏有周鸿?花椒直播的《百万赢家》、映客的《芝士超人》、王思聪力推的《冲顶大会》、一直播的《黄金十秒》......
其中花椒和映客在直播间的表现相对亮眼,相关新闻曾报道,花椒直播的直播答题产品上线12天就做了15场商业品牌专场,映客的《芝士超人》仅上线两天服务器就被挤爆导致宕机……看来花椒和映客们的还是依然有市场的,不少人惊呼直播的时代是否又回来了?
然而打脸来得太快,直播答题火了没几天之后就接到了相关部门的管控。据了解,在2018年1月13日,《百万赢家》12点场的第六题将香港和台湾作为国家列入答案选项,因此第二天花椒直播的相关负责人就被依法约谈,被网信办要求立即进行全面整改。
反观映客,虽说在直播答题中并没有被监管部门约谈的现象,但是也受到了不少影响。也就是说,在监管趋严的市场环境下,泛娱乐直播平台们无论想出何种招式,最终只要踩到内容高压线都将受到惩罚,而内容质量的良莠不齐终将导致用户逐渐失去关注的兴趣。有意思的是,内容是监管的核心,但内容的质量的好坏却可以决定哪家直播企业率先拔高维度。
于是为了能长期在市场发展,花椒选择了与六间房重组,映客波折了几年也终于如愿挂牌上市。但问题是,抱团后的花椒和上市后的映客,还是有难言之隐。

短暂喘息背后的难掩之痛
公开数据显示,2018年5月,花椒直播进行了10亿元的B轮融资,相关机构推算估值为50亿元。紧接着6月与六间房重组了之后,相关数据分析花椒整体估值仅仅是51亿元。因此,以花椒单方面的估值来看,目前还看不出重组之后的效果。
而映客,经过几年上市的筹备,终于在2018年7月12日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交易。这个经历了爆红、“卖身”宣亚国际、被监管、主播出走,最终如愿上市的映客,似乎并没有想象中的风光。《证券日报》记者统计发现,如果按上市首日收盘价计算的话,截至10月19日,映客的股价跌幅至了46.01%。
所以说,实际上花椒的重组、映客的上市,很大程度上更像是二位在市场的拖延战略,招数花样但成效还是不够明显。花椒也好,映客也罢,自身的顽疾始终是被诟病的点,造成被诟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其一,直播内部矛盾“消化不良”。打赏变现是花椒、映客们最直接的渠道模式,而此过程中最受追捧的还是头部主播们。但利益一直是商人之间敏感的话题,平台主播们和直播平台之间亦是如此。内部矛盾解决不妥,最终的结果是导致花椒、映客的头部IP们“离家出走”,而此次出走的方向不再是另一个直播平台,而是直接跨界重新开始运营。
此前就有媒体报道,曾经是花椒直播一哥的“牌王V哥”转战快手,还有去年年初被全民直播挖走的原花椒大主播小黑哥,据了解小黑哥转向全民直播后,首次直播就收到了近100万的礼物,这对花椒来说是严重的损失。
【责任编辑: tfwsw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