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创业邦、界面 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papi酱爆红后,负责内容的姜逸磊除去保持稳定的产出外,关于未来怎么走,合伙人杨鸣显得更紧张。他们想到的办法是做MCN,让更多创作者能依托Papi酱这个已经成型的品牌发布内容并实现价值。也是从那时起,杨铭开始着手筹划Papitube。 关于MCN MCN(Multi-Channel Network)的概念始于YouTube。一个MCN公司就好比一个网红经纪公司,签约专业的内容生产者,在资本和资源的支持下,为其提供营销推广、流量内容分发、招商引资等服务,MCN可以从中收取费用或广告分成。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MCN逐渐成为国内短视频内容创业的新风向。截止2017年8月,与微博合作的视频MCN已经超过1000家。 
国内MCN背景 国内这一波MCN热里不少MCN都带有内容基因。 二更、日日煮等头部短视频机构纷纷将业务延伸到MCN,PGC时代打造了不少爆款的万合天宜也和微博、秒拍达成基于迷你剧和微综艺短视频的 MCN 战略合作,并成立了“创作者联盟”。经过一年的发展,Papitube已经拥有了近30个账号,覆盖搞笑、生活、美妆、影视等8个垂直领域。2017年4月,Papitube母公司泰洋川禾完成A轮融资;7月,Papitube旗下账号单月全网播放量达7.26亿。走出舒适圈的papi酱除了探寻个人的可能性,更多的也是在帮papitube的创作者探索变现出路。目前,papitube 的业务模式包括内容创作、宣传推广和商业变现。作为整个公司最为头部的网红,papi酱肩负着开荒扩土的重任。 
除了Papitube,今年6月,美妆垂直MCN快美妆完成6000万元B轮融资,投资方为华映资本与前海母基金;9月,做搞笑穿帮视频起家的何仙姑夫宣布完成由深创投领投、百度视频参资的A+轮数千万人民币融资,同时正式发布了MCN服务品牌“贝壳视频”。 MCN前景 当MCN成为内容创业者津津乐道的新名词,如何检验一个MCN的真伪?一个简单的标准是,你要让签约创作者挣到钱。那么,当没解决变现难题的短视频转向MCN,就能提高变现效率了吗?这同样是一个充满中国特色的问题。 在华映资本的高级投资经理刘天杰看来,行业从对PGC的追逐转向对MCN的热捧,归根结底还是因为PGC的天花板太低了。刘天杰原本在看一些短视频PGC项目,看得项目越多,他越发现这个领域的天花板很明显。为了突破天花板,有人尝试去做网剧、网大、网综,有人去做社群电商,但目前看来,这两条路都很难走通。 
“垂直向上或是向下拓展都遇到了阻碍,那就只能横向进行内容规模化的扩张,不仅仅是自己生产PGC的内容,同时也签约一批外部的人来帮你生产内容”,顺着这个思路一路看过来,刘天杰关注到了MCN。在他看来,MCN的门槛和天花板都比PGC高,因为“短视频是消费品而非艺术品,需要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从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在看了差不多50家MCN后,华映资本最终投了其中的3家。 一方面,专业短视频生产机构面临真实的发展瓶颈,一个典型事件是,2016年11月,联合投资papi酱1200万的罗辑思维宣布正式撤资。另一方面,从2017各平台力推短视频开始到今年,市场也发生了变化。只做内容或者发行是远远不够的,要注重品牌,要给红人进行清晰的定位。内容+品牌是最重要的两块,这两部分做好了才能实现下一步的商业化。 创作人社区起家的新片场几乎是自然而然就介入到MCN。2014年阿里投资新片场的时候,新片场CEO尹兴良就提出,要不要在国内做MCN。研究了一圈之后,他发现,在国内很难拷贝国外的模式,因为“视频平台的机制不同,整个视频内容生态也不一样”,同时国外的MCN更多扮演的还是一个广告代理的角色。 
是否签约一个创作者,papi酱最为看重的几点在于:个人魅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原创能力、持续产出的能力、垂直品类中的专业性、正能量。业内对于成为“网红”的潜在门槛包括创作者本人是否具备“网感”。“网感这个东西很抽象,不具备统一性。可能你认为很好笑的点,别人不一定觉得有趣。所以,我认为每个人对于网感的标准都不是统一的。因此,不会太在意这个东西。” 虽然行业还没有明确的发展路径,但身处其间的MCN和平台都在摸索如何建立“有中国特色”的MCN 生态。网剧、网大竞争都很惨烈,留给草根创作者的机会已经不太多了,但是短视频行业草根创作者还有机会,短视频的变现问题还没有解决,谁能解决这个问题谁就能弯道超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