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行业在这几年随之变得火热,一时间国内大大小小出现了各种直播平台。但新兴行业来得猛去得也猛,这几年直播行业在国家的监管之下,越来越正规化,留之下来的平台也少之又少。
想必去年年末,很多人听到裁员两个字都不禁会为之一振。寒冬似乎来得特别早,以至于不少中小企业都要靠裁员减少成本在苦苦前进,诸如阿里、京东、高通等大型公司都免不了裁员。而今年的裁员,不止只有这些传统科技行业受到波及,就连目前直播这种新兴行业,似乎也被寒冬波及。
近期,作为直播行业的龙头大哥??斗鱼直播,也传出了大规模裁员的消息。斗鱼官方也在第一时间内出面回应,仅仅是团队优化调整,并未出现裁员,但大家似乎并不买账。直播平台从诞生以来,一直都是很多资本在背后主推,如果少了资本运作,直播平台又能走多远呢?很多人对于这个行业存在着相似的疑问。但就在2月12日,路透旗下的国际融资评论报道,游戏直播平台斗鱼秘密申请在美国IPO,拟融资约5亿美元。继去年两次IPO受挫后,斗鱼再一次启动了赴美上市的计划。
广义上直播的传播方式包括广播、电视、网络,传播形式包括文字、声音、视频。而2016 年爆火的“直播”一词则是特指直播行业中的在线视频直播这一领域。
在线视频直播(以下简称“直播”)是一种实时性、互动性显著的互联网传播内容的形式。与传统的文字、图片、视频不同,直播将用户与内容紧密的交互在一起,用户可以观看内容,也可以生产内容。直播行业的产业链可分为内容提供方、、平台运营方、服务支撑方。内容提供方包括网络主播(秀场主播,游戏主播,明星主播,素人主播)、主播经纪公司(经济公司,工会家族)、内容制作方(UGC,UPGC,PGC)、版权运营方(游戏版权,体育版权)四大类;平台运营方包括秀场直播平台(YY,9158等)、游戏直播平台(斗鱼,虎牙等)、体育直播平台(腾讯体育,章鱼直播等)、教育直播平台(各类在线教育直播平台)、财经直播平台(各大财经直播媒体)、泛娱乐直播平台(Bilibili直播,映客,花椒等)和各类“直播+”平台(淘宝直播,微博直播,美拍等);服务支撑方包括内容监管方、视频云服务企业、广告电商、智能硬件、支付支持方、应用商店等。
目前,直播平台在直播行业中占据核心地位。而直播平台主要的盈利模式有增值服务、广告、游戏联运、电子商务及其他盈利模式。增值服务主要是平台设置的虚拟道具,用户可通过虚拟道具对主播进行打赏,而直播平台虚拟道具的收入将按比例分给主播,如战旗TV的大宝剑,火猫TV的仙豆等。游戏联运则是发厂商以合作分成的方式将产品嫁接到其他合作平台之上运营,研发厂商提供游戏客户端、游戏更新包、充值系统、客服系统等必要资源,合作平台提供平台租用权、广告位等资源进行合作运营。另外,直播平台通过广告业务、与电商平台合作开启网购渠道推广等方式,也能获得相关收入。
目前,直播行业主要的发展特点和趋势是: 1.头部平台资本运作频繁 2018年直播行业融资明显向头部平台集中,资本催化行业新一轮洗牌,直播平台在体量和发展前景上差距进一步拉大,头部平台掀起上市热潮,寻求资本盈利机遇,加剧资源和流量的集中效应,而二线平台则通过合并或深入合作“抱团取暖”,实现资源整合、互利共赢。如虎牙和映客已上市,斗鱼也正在进行IPO,新浪收购一直播,花椒与六间房重组合并等。 2.新玩家入场、行业洗牌 经历“千播大战”抢占流量市场时期,行业的用户红利逐渐消退,行业风口过后,原有的流量短缺、运维弊端、资金难题对中小平台的反噬更加明显,加之官方监管高压,许多中小平台被淘汰出局。在此形势下,新玩家如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纷纷开启直播试水,利用平台流量和生态冲击行业壁垒,进一步考验直播市场。因此,重新寻求市场定位,挖掘垂直领域潜力成为中小平台的求生策略。 3.“直播+”模式持续发力 在线直播平台发展进入下半场,直播生态体系建设成为平台新的突破口。“直播+”模式推动直播平台向产业链各端渗透,促进平台内容创新和产品创新,有利于增加用户粘性,直播平台的传播能力和即时、透明、互动特点为其他行业带来新的增长点,“直播+”纵深发展为直播平台及合作行业带来双赢机会。例如直播平台推出音乐选秀节目、与京东等电商进行深度结合、举办电竞赛事等。 4.产品推新、直播出海 中国直播行业存量市场已近饱和,平台竞争白热化,直播出海成为许多直播公司的新选择。国外发达国家的居民消费水平、网络基建为直播的产业发展打下基础,而新兴市场也有巨大的潜在用户待挖掘。比如欢聚时代旗下BIGOLIVE,猎豹旗下Live.me,小米的Mi Live都在印度,东南亚等地得到了不错的发展。需要注意的是,出海直播平台一方面拥有中国直播行业的经验优势,同时也面临本土化、正规化、商业变现模式、同质平台竞争的挑战。 5.行业发展管理规范化 早期在线直播平台的低门槛设置使大量“低俗”内容流入平台,相关监管部门通过出台条例、约谈负责人、查封平台、封停主播账号等措施加强监管力度。行业高压监管一方面倒逼头部平台自清自查,促进直播平台建立正规化机制,形成行业内容规范。另一方面部分中小违规平台退出市场,行业环境不断净化。政府监管有利于改善公众对直播平台印象,推动平台竞争向优质内容竞争发展,引导用户精神文化消费升级。 6.主播形象规范化职业化发展 去年斗鱼主播陈一发在直播中对民族历史发展发表不当言论、抖音主播“莉哥”在虎牙直播时戏唱国歌……针对这些行为,官方对于“踩红线”的主播予以封停、封杀等惩罚,并且加强了对主播违约的法律和经济约束,可以看出行业内对主播专业化、职业化、规范化的发展要求。 7.行业规模增长趋于稳定,行业发展回归理性 根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在线直播用户规模达4.56亿人,增长率为14.6%,预计2019年在线直播用户规模达到5.01亿人,增长速度放缓。分析师认为,行业降温,在线直播市场发展回归理性,对平台的内容生产、主播培育和吸流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8.平台发展战略裂变,方向多样 花椒直播与六间房的合并促进平台资源优势互补,同时布局PC市场,力图通过PC端和移动端融合产生1+1>2的合作效应,提高盈收、降低运营成本,冲击IPO;18年5月,虎牙登陆纽交所,同时,通过签约职业战队、抢占赛事版权,自制赛事IP增加媒体曝光度,增强用户粘性,打造线上线下联动的电竞社区,催化多元化的商业变现模式;斗鱼与酷狗达成战略合作,打造“主播音乐梦工厂”,以及举办斗鱼101偶像夺位赛等活动,推动其音乐造星计划,同时近期又再度尝试冲击上市。各大平台都进行了业务上的布局,从不同的维度丰富直播行业的生态和变现渠道。
根据艾媒咨询(iiMedia Research)发布的《2018-2019中国在线直播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在线直播用户规模达4.56亿人,增长率为14.6%,预计2019年在线直播用户规模达到5.01亿人,增长速度放缓。虽然现在直播行业面临问题重重,但是也许明年5G时代的来临,可能会对直播行业带来优势之处,更或许能成为直播行业的一个新契机。另一方面,YouTube上最大内容制作商, 拥有全球5.5万内容创造者、3.8亿订阅用户、数万名网络偶像、覆盖几十亿粉丝 ,开创了MCN(Multi-Channel Network)多频网络播放平台模式,把力量单薄的PGC内容凝聚成一股强大的蓄力,实现了商业变现。这也说明了直播行业依然拥有巨大的变现潜力,而对标YoouTube的直播平台,也依然有机会诞生出伟大的企业。未来,直播仍将继续存在,并跟更加趋向内容、专业、优质化,同时,直播还可能向教育等多个领域进行更加深入的渗透。
【责任编辑: tfwsw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