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发布《网络短视频平台管理规范》和《网络短视频内容审核标准细则》,对短视频的发布者和平台方提出详细要求,《细则》明确了网络播放的短视频节目,及其标题、名称、评论、弹幕、表情包等,其语言、表演、字幕、背景中不得出现的21类、100项内容,其中包括美化反面和负面人物形象,以及宣传自杀游戏以及“丧文化”“非主流婚恋观”等。
而在这一《细则》中,一大亮点是将弹幕划入“先审后播”的范围,进行“实时管理”。这也意味着发迹于AcFun、bilibili等弹幕视频网站的“弹幕”,终于要在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后进入监管阶段。但首次在对弹幕的管理背后,实际上也引来众多网友对严格监管下弹幕的精彩程度表示担心,质疑声不绝于耳。 “弹幕”已然形成一股亚文化旋风 “弹幕”最早为军事用语,指用大量或少量火炮提供密集炮击。后来由于在日本兴起了弹幕射击游戏而把该词语带到ACGN界,又因为niconico播放器的评论功能很像是横版弹幕射击游戏,大量吐槽评论从屏幕飘过时效果看上去像是飞行射击游戏里的弹幕,逐渐发展成为现在的视频弹幕功能。 所以说,最初的弹幕使用者基本都是二次元爱好者,而弹幕文化传入中国也是通过二次元网站对这一功能的引入。2008年3月,中国二次元发源地AcFun开发出了与niconico类似带有弹幕功能的播放器。3个月后,Mikufans成立,该网站以视频为主,保留了弹幕功能,舍弃了原AcFun中的文章版块;2010年1月24日,Mikufans正式更名为bilibili,成为国内年轻人非常重要的娱乐文化社区??B站。 在弹幕引进中国后的几年后,QQ浏览器开始主推弹幕功能,随后其他视频网站也都在平台内加入了弹幕功能,弹幕文化开始从小众圈层走向大众。小米的联合创始人黎万强,在《参与感》这本书中就曾提到他本人接触弹幕视频的过程:起初他强迫自己看了15分钟,发现眼睛都是花的;后来他坚持看了30分钟,突然发现感觉变了,他发现弹幕和视频可以分离了,变成了一种想要看文字便看文字,想要看视频便看视频的状态。 事实上大部分人都是在抗拒中逐渐被“弹幕”圈粉,起初由于多年形成的观看习惯,弹幕覆盖在视频区域的呈现方式并不能被大部分人接受,但随着Z世代逐渐成为互联网的核心人群,弹幕的实时互动感、UGC特性以及他们本身乐于尝试的特征造就了这一文化的发迹。从十几年前的引入,到如今成为长视频、短视频网站的标配,弹幕早已发展成为年轻人群中的一种观看亚文化,甚至发展到许多网友会将内容反复观看:一遍看视频,一遍看弹幕。 “弹幕”监管道阻且长 随着弹幕文化在大众、尤其是年轻群体中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弹幕内容逐渐成为视频传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弹幕比剧好看”正彰显着UGC内容的强大影响力。然而,在有趣、精彩的同时,弹幕功能的自由又让这一内容板块鱼龙混杂,网络视频平台、特别是直播平台往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来监控用户的公开言论。 在互联网市场上,许多平台往往忽略了对于评论及弹幕的规范管理,即便是设置职能部门监管,也因为网络用户的基数太过巨大而难以实现有效的管控,导致在不少弹幕、评论中都能看到恶俗言论、不良信息的身影。 不同于长视频网站多年以来的成熟发展,近几年来新兴的短视频平台成为了这次新规定的重点“关注”对象。伴随着注意力的稀缺、“碎片化”阅读习惯的形成,短视频迅速横扫国内的互联网市场,成为全民的娱乐宠儿,其用户年龄跨度之大、人群分布之广令人惊叹。也正因为涉及如此庞大的用户群体,短视频平台的内容规范成为了整个行业能否长久、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而对弹幕“先审后播”的规定就是为了整顿短视频行业。 但对于弹幕监管的尺度和方式十分重要,太过严苛极有可能造成网络用户的反感从而造成平台用户的流失,同时对于平台来说监管带来的巨大人力物力成本也是压力。所以说,对于弹幕的监管是一个循序渐进且颇有难度的过程,不论是市场还是用户都要在这一过程中经历一段适应期,在技术的升级辅助下,进入新阶段。 不论是短视频还是长视频,抑或是直播平台,对于弹幕的监管是与我国净化网络环境的整体趋势一致的,也是必然会走的一步。而在网络视频当下的发展中,弹幕作为亚文化出现并开始影响着大部分的年轻人,行业必然要重视其言论的导向及传递的信息,力求在尊重这样一个新兴文化的同时,实现网络视频平台的环境优化。而这样的行业进程,的确道阻且长。
来源网址:http://www.yidianzixun.com/home?page=article&id=0LOEsKo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