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Kant Vlog正在迎来自己的“春天”,短视频之后,视频领域的下一个风口,很可能就是Vlog! 从萌芽时间来看,其实两三年前,Vlog就已在国内出现,但并没有引发太大关注。如今,在短视频东风的助力下,Vlog开始走向舞台中心,包括主流互联网平台的发力、明星Vlogger的参与、受众规模的扩大、品牌广告主的入局等等,Vlog生态快速丰满起来,从小众走向大众,声势渐起。 Vlog火了,但Vlog到底是什么?与短视频有哪些差别?为什么Vlog突然受到热捧?又为广告主创造了哪些营销机遇? Vlog扑面而来:这个新生事物到底是什么? Vlog,全称是Video Blog或Video weblog,意思是“视频博客”,也被称为“视频网络日志”,Vlog作者以影像代替文字或相片,写其个人网志,上载与网友分享。 2012年,Vlog开始在国外兴起并逐渐流行;2015年,Vlog在Youtube上井喷迎来爆发期,并开始出现一批职业Vlogger;2016年,一些海外华人开始拍摄Vlog,并上传到中国的社交平台;2017年,大量海归在中国传播Vlog,在小圈子中流行,并逐渐出现一些打响了名气的职业Vlogger;如今,Vlog在中国市场进入爆发期,各大主流平台分分押注Vlog。 与短视频相较,Vlog有两大显著的差别。 在时长上,短视频一般仅有几分钟,甚至是十余秒,稍纵即逝;Vlog在时长与信息浓度上,要更高,但一般不会超过半小时,低于通常意义上的长视频。 在内容与形式上,短视频倾向于突出形式、戏剧性与精心策划,而Vlog则讲究真实,无需表演,更接地气,更生活化,更突出个人特质,强调个人表达与生活价值观的展现。 具体举例,papi酱的短视频是基于剧本完成的、具有故事性和夸张性的呈现;Vlog是具有连续性的生活内容记录,不能为了让自己的Vlog有噱头,就去刻意设计一些曲折的情节,欧阳娜娜的口碑逆袭,靠的就是拍Vlog,展现留学生活真实、生活、日常的一面。 平台与明星加持:Vlog如何创造流量新红利? 在中国市场,Vlog从最初的“默默无闻”,到如今的“站上风口”,依然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短视频爆火,推动视频消费的普及 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时代里,短视频这种碎片化、低门槛的内容形式,越来越受到欢迎,改变了人们以往通过图文获取内容和进行社交的方式,成为人们表达自我的重要工具,受到全民热捧。作为与短视频在形式上非常相似的Vlog,自然也受到了“眷顾”,经过短视频的大规模市场教育,用户对Vlog的接受度变得更高了。 >>地利:主流互联网平台,齐齐发力Vlog 随着Vlog风潮渐起,许多遭遇流量天花板的平台,开始将目光投向这个新鲜事物。尽管短视频依旧被资本看好,但经过了2018年的疯狂生长,格局基本已经定盘,全行业都在寻找新的增量。 2018年9月18日,微博Vlog官方发出Vlog召集令,30天内发布过4条以上Vlog,就有资格申请“微博Vlog博主”认证,享受相关的平台流量扶持;2018年11月1日,腾讯发布yoo视频,包含Vlog和Vstory两种不同的内容形态;同样在11月,B站发起了30天Vlog挑战,UP主们需要在30天内完成至少4支原创Vlog视频,即可获得平台奖励。 一向在短视频领域不甘人后的今日头条,自然也不会放过Vlog带来的红利,联合旗下西瓜视频、抖音短视频出品《娜就是这样之nabi留学记》;此外,抖音悄然开始了长达5分钟的长视频内测,用户点击视频标题旁的“完整版”便可前往观看,令许多Vlogger兴奋不已。 除了巨头们相继入局,包括小影、一闪、VUE等定位Vlog的内容社区,也在做战略升级,希望在红利期,抢占一块市场蛋糕。 >>人和:流量明星入局,加速Vlog“出圈” 业界流传着这样一样说法,Vlog从小众走向大众,只差一个欧阳娜娜。可见,明星示范作用对于Vlog的意义。 欧阳娜娜镜头下记录的伯克利留学生活,和一般留学生无异,展现出艺人生活之外,她作为留学生更为真实的一面。不演戏的她,凭借发布在今日头条上的Vlog圈了一大波粉。她去宜家买床,在公园听爵士乐演出,去纽约看秀,去商场扫货,就像在出演一部“真人秀”偶像剧。 随着欧阳娜娜Vlog的大热,接地气、不做作,阳光、热爱生活、元气满满,另外一个欧阳娜娜的形象,在观众们心中建立起来,结结实实的赚了一把路人缘。数据显示,欧阳娜娜12期的Vlog播放量超7700万,相当于一档综艺节目的首期播放量。她每一条Vlog都是日常,每条vlog都有上百万的点击率,因此被称为国内明星Vlog第一人。 明星团队意识到Vlog这一吸粉利器,林允、王源、吴磊、李易峰、郭麒麟、乔欣、徐璐、强东?等纷纷拍起了Vlog。明星自带的流量与关注度,也让大众关注到Vlog这一形式,实现圈层的跨越。 在“天时地利人和”之中,Vlog成为了“当红炸子鸡”。有业内人士预测,2019年Vlog将会是视频创作的新风口,流量的新解药。 品牌主也开始尝鲜营销:看上了Vlog什么? 虽然Vlog的“蹿红”,并没有太久,但诸多嗅觉灵敏的品牌主,已早早开始挖掘Vlog的营销潜力。 OPPO为推广新机R17 Pro,发起了“发现夜的美”的营销战役,联合飞猪、井越、影视飓风、熊小默四位Vlogger拍摄了同名广告片;LV在上海举行《飞行、旅行、航行》专题展览,邀请到了井越和飞猪两位Vlogger进行现场拍摄记录,并为他们提供服饰、包包等LV单品…… >>更充分的空间,去完整讲述品牌故事 相比传统15-60秒的短视频而言,一般3-5分钟、甚至长则10分钟的Vlog,在培养用户粘性、营造沉浸观感、深度传递品牌价值等方面,具备更强的优势。不仅仅只是品牌的简单露出,Vlog有足够的空间与容量,把品牌的多维度价值进行充分展现。 >>还原真实生活,为品牌注入更强的可信赖感 Vlog的核心就是还原真实生活,用户也倾向于把它理解成生活的一部分,因而,在广告植入层面,Vlog把独有的故事性与生活化进行融合,走心软植入,不会让人觉得生硬。这种视角,正是品牌愿意买单的。目前,很多Vlog中的广告品类,大多也是生活中常见的,如数码产品、汽车、服装、美妆、美食等等。 >>用户注意力更具粘性,粉丝经济转化率更高 Vlog是个人生活真实、自然的记录,对用户注意力的把握,更具粘性,且这种粘性一旦形成,便是持续性的关注,更有利于内容IP与粉丝经济的养成。尤其是带有生活方式博主性质的Vlogger,在积累一大批认同其生活方式的粉丝后,能够获得更好的产品转化效果。 Vlog走向全民:还面临哪些现实挑战? Vlog正处于快速成长期,变革与探索仍在继续。突破原有的小圈层消费与传播,第一步已经完成,接下来,如何把这股热潮推向全民,形成国民认知度,需要攻克诸多难题。 >>内容创作瓶颈、门槛与持续性创新 >>“有格调的内容”与“市场下沉”的矛盾性 >>Vlog生态链闭环未形成,专业服务商还未入场 >>相较短视频,Vlog更高的消费门槛,可能注定无法裂变式增长 …… 查看完整内容 请点击原文 欢迎注册媒介360智库版会员
来源网址:http://www.yidianzixun.com/home?page=article&id=0Lb1OCd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