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网信办指导组织抖音、快手、火山小视频等短视频平台试点上线青少年防沉迷系统。这是网络短视频领域首次尝试开展青少年防沉迷工作。到今年6月,全国主要网络短视频平台都将全面推广上线青少年防沉迷系统,并形成统一的行业规范。 抖音页面截图
据介绍,用户开通、关闭“青少年模式”均需输入提前设置的独立密码;进入“青少年模式”后,每日使用时长将限定为累计40分钟,包括打赏、充值、提现、直播等功能将不可用;每天22时至次日6时期间,在“青少年模式”下,用户将被禁止使用短视频APP。 防沉迷系统推出的现实意义 青少年好奇心强但自控力不足,而短视频新奇的内容、便捷的传播方式,吸引了青少年群体的关注。所以,短视频平台的乱象会直接影响他们的成长。比如,炫富,给他们带来错误的价值观;虐待动物等极端行为,对青少年是非观形成会造成不良影响。 例如,近期媒体报道,来自深圳的11岁女孩,不但是直播平台的常客,竟然还在打赏主播上消费了近200万元。为什么会花掉这么多钱?孩子称,因为那些自称“哥哥”的主播经常在线下说一大堆好话,很关心她,如果不刷礼物,就会觉得“没面子,压力很大”。这一案例并非孤例,反映出两方面的问题:如何限制短视频平台的野蛮生长,如何保护未成年人免于迷失于网络世界。 有评论指出,上线青少年防沉迷系统,从技术层面对青少年用户进行必要的保护,值得肯定。防沉迷系统一经推出,就受到家长的欢迎。也有业内专家评价,这是有史以来“最严格的政策规定”。 “真正沉迷网络的青少年往往是那些不想被管理的。”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指出。对真正沉迷网络的青少年,有媒体分析,现阶段的防沉迷系统效果存在一些短板。 ◆“青少年模式”由用户自主选择 在试点平台上是否进入“青少年模式”由用户自主选择,并不强制。因此,在没有家长监护的情况下,未成年人完全可以选择不进入“青少年模式”。而且,在平台无法判断“手机正在被谁拿在手里,被谁使用”的现实情况下,这些漏洞几乎没有办法靠技术手段解决。 ◆“破解系统”迅速上线 “防沉迷模式”推出后,各种“破解系统”也迅速上线,甚至出现了专门针对“防沉迷系统”的“外挂”??用户只要下载一个“身份证生成器”,就能让“防沉迷系统”完全失效。 有了防沉迷系统,家长就可以安枕无忧了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多管齐下,才能让防沉迷系统真正发挥作用。就如国家网信办有关负责人在推荐防沉迷系统时所表示,防止青少年沉迷网络,既需要互联网企业认真履行社会责任,也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特别是学校和学生家长的密切配合,必须推动技术进步、增强防范意识,才能使防沉迷工作产生良好社会效果。 ◆ 企业担负起社会职责 互联网企业要切实负起自身责任。应该看到,有些短视频平台,过分追求经济效益,社会责任缺失,监管责任落实差,而生产传播大量有害信息,对青少年成长产生了一系列恶劣影响。 要杜绝这类状况,就要求相关企业摒弃唯利是图模式,对低俗、暴力、色情等不良内容坚决抵制,抛弃流量经济经营理念,切实肩负起社会责任;监管部门也可以探索建立短视频平台监管和退出机制,将不符合生产和传播不良信息的平台驱逐出市场。同时,平台需健全青少年文化娱乐设施,在为青少年打造流量池上下功夫。 ◆ 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 有评论指出,对于一些青少年沉迷于网络的现象,在通过推行青少年模式等手段进行“堵”的同时,更要进行有益的“疏”,做到疏堵结合。学校、家庭、社会应在促进青少年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留给青少年一定的空间,让他们摆脱对网络虚拟空间的依赖与依恋。这或许才是防止青少年沉迷网络的根本之道。 编辑:邱越
来源网址:http://www.yidianzixun.com/home?page=article&id=0LwTtxY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