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微视网
 
登录 注册 我们 历程 投稿 广告 直播 微信 宣发 联盟 投资
天府微视网 新闻中心 天府特稿 阅读正文>>

四川以法律法规、应急预案作为规范和支撑推进防灾减灾工作


|2018-5-31 21:46





  防灾减灾中的法治探索

  步伐

  ●在汶川特大地震后20多天时,国务院发布实施《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标志着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一开始就进入了法治的轨道

  ●我省在全国率先通过立法推动提高农村住宅抗震设防水平

  ●省人大常委会于2012年修订完成《四川省防震减灾条例》

  ●雅安市2017年颁布《雅安市新村聚居点管理条例》,在全国率先立法规范新村聚居点建设发展

  ●2012年和2017年省政府已依法两次修订地震应急预案

  ●结合十年的受灾经历和重建实践,2017年我省制定《四川省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办法》

  启示

  ●越是任务繁重,越是情况紧急,越要依法办事

  ●注重防灾减灾领域的立法保障和法规的动态完善

  ●落地落实,归根到底离不开一支能打仗的法治队伍

  谋划

  ●我省将加强防震减灾领域的执法检查和监督力度

  ●省依法治省办提出重点抓好“法治头雁”“法治破难”等7个专项行动,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深阅读

  进入初夏,地处高原的九寨沟县,不少地方是一派机声隆隆的地震灾后重建场景。忙碌的景象中,不仅有新项目的“立”,还有对私搭乱建的“拆”。最近,该县正依法对第二批违法建筑进行强制拆除,为漳扎镇重建打造“国际生态旅游魅力小镇”奠定坚实基础。

  十年来,从汶川到芦山,从康定到九寨,在党的领导下,这些经历山河破碎的多难之地,书写着缝合伤口、重建新生的“中国奇迹”。

  “奇迹”的创造中,有一种力量不可忽视,那就是法治之力。在汶川特大地震十年之际,省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10年来,39个重灾县(市、区)GDP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1.8%,比全省年均增速高0.8个百分点。与此同时,近期出炉的依法治省年度考核和第三方评估报告的成绩榜单上,曾遭受重灾的阿坝等多个市(州)的法治答卷评分总体靠前。

  法治的力量,在应急救援、灾后重建和发展振兴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十年沉淀的法治实践经验,对于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有着哪些启示?本报记者进行了采访和调查。

  本报记者钟振宇

  定盘之力

  有相关法律法规、应急预案作为支撑,面临灾难发生的突发情况,才处乱不惊、应对有序

  5月9日上午10点,汶川县七一映秀中学警报长鸣。学生们举着书本挡头,迅速有序地从教学楼撤离,一场水陆空协同的应急救援行动拉开序幕……当天,2018年阿坝州岷江流域自然灾害应急大演练在阿坝州汶川县、茂县、松潘县三地同时开展。

  迅速汇集灾情、依法启动预案、调集军地力量……“正是有相关法律法规、应急预案作为支撑,面临突发情况我们才处乱不惊、应对有序。”省政府应急办相关负责人说。

  按照《四川省防震减灾条例》,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都有责任经常举行这样的演练。长期关注四川的北京师范大学常务副校长、国家减灾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史培军告诉记者,“可以明显感到,通过完善防震减灾的相关法律法规,十年来,四川对地震灾害、重特大灾害应对能力明显提高了。”

  依法制定预案、依法启动预案……按照国家防震减灾法和我省防震减灾条例,建立应对地震灾害的预案体系,是县级以上政府的法定职责。中国行政法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则指出,应急预案本质上是地方政府的规范性文件。

  汶川特大地震后,根据实践中的经验教训,省政府已依法两次修订了地震应急预案。比如,随着网络传播时代的到来,修订后的预案针对地震谣言的传播,强化了相关职能部门第一时间处置舆情的意识和责任。

  上世纪九十年代制定的《四川省防震减灾条例》是我省应对地震灾害的根本性法规。在深入汲取、借鉴我省防震减灾工作实践的经验教训,特别是“512”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与灾后恢复重建的宝贵经验基础上,2012年,《四川省防震减灾条例》进行了第二次修订,进一步明确了政府责任,强化了部门职责,以及社会参与、条件保障、法律责任。

  省地震局政策法规处处长周玮说,有了这样的法律依据,芦山、九寨沟等地震发生后,我省抗震救灾的指挥调动能力更加集中和高效,救援力量应急响应更加迅速,应急处置更加有力有序。

  此外,在应急救援的实践中,我省依法调动、引导社会力量的能力水平也得到提升,并形成经验在全国推广。

  芦山地震发生后,鉴于社会救援力量涌向灾区,为防止道路资源拥堵,省抗震救灾指挥部按照防震减灾法规赋予的职责,增设社会管理服务组,引导社会组织和志愿者依法、有序参与抗震救灾。

  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相关负责人评价说,四川应对突发情况的这种做法,是对社会管理新模式的一次探索。

[1][2]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 tfwsw01】
声明:《四川以法律法规、应急预案作为规范和支撑推进防灾减灾工作》如来源非“天府微视网”,刊载目的仅为传递更多信息,如无意侵犯你的权利,请联系本网处理,编辑电话:15982414641。

上一篇:四川省第六届儿童电影周开启多部儿童电影优惠看
下一篇:四川推出一系列公证便民服务增强群众获得感
 
 精彩推荐
 
 影视合作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专家团队 | 广告服务 | 发展历程 | 社会公益 | 媒体报道 | 网站地图|
欢迎各位网友投稿给天府微视网编辑部,我们将尽快处理您的来稿 投稿入口>>
Copyright 2017 - 2024 www.tfwsw.cn.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7030220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举报APP下载 网上暴恐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12377举报邮箱:461593798@qq.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