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微视网
 
登录 注册 我们 历程 投稿 广告 直播 微信 宣发 联盟 投资
天府微视网 新闻中心 金庸去世 阅读正文>>

一代报人金庸的“报业风云”立志维护“公平与善良”


|2018-10-31 09:54





  金庸最被人们熟知的身份,无疑是武侠小说的作者。作为武侠小说一代泰斗,他写下无数名作,至今仍被影视界重演、翻拍。但金庸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报人”。从金庸的青年时期开始,他的人生就紧紧与“报纸”联系在一起,并见证了报业数十年的辗转起伏。

  当记者和翻译

  金庸与报纸结缘于1945年。当时抗战胜利后,他返回位于浙江的故乡,曾在杭州《东南日报》担任外勤记者。一年后,金庸赴上海东吴大学法学院(后并入华东政法学院)插班修习国际法课程,并进入上海《大公报》任国际电讯翻译。

  1948年,《大公报》香港版复刊,急需翻译人员,金庸被报馆调派到香港分社,并因此移居香港。两年后,《大公报》所属《新晚报》创刊,金庸调任为副刊编辑,主持《下午茶座》栏目,也做翻译、记者工作。其间,与梁羽生一个办公桌,两人写过不少文艺小品和影评(笔名姚馥兰和林欢)。

  创办《明报》

  服务《大公报》近10年之后,金庸在1959年创办《明报》。在《明报》发刊词中,金庸表明了报社的立场:维护“公平与善良”。可惜《明报》创办初期经营惨淡,金庸靠着武侠小说《神雕侠侣》和《倚天屠龙记》等,才让报社得以正常运转。

  1964年,《明报》已具备中型报纸的规模,在香港报界建立起独特的风格,金庸身兼《明报》社长、总编辑、主笔于一身,之后在1968年创办主打娱乐、名人及时装的《明报周刊》,又在1969年创办《明报晚报》。

  在为《明报》呕心沥血34年后,1993年,时年65岁的金庸辞任董事局主席,向他一手创办的《明报》正式告别。金庸的“报人”生涯,也在此告一段落。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李雨心

【责任编辑: tfwsw01】
声明:《一代报人金庸的“报业风云”立志维护“公平与善良”》如来源非“天府微视网”,刊载目的仅为传递更多信息,如无意侵犯你的权利,请联系本网处理,编辑电话:15982414641。

上一篇:金庸小说影视圈最大IP源泉翻拍次数最多是《射雕英雄传》
下一篇:金庸逝世:一生三次婚姻港媒讲述传奇故事
 
 精彩推荐
 
 影视合作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专家团队 | 广告服务 | 发展历程 | 社会公益 | 媒体报道 | 网站地图|
欢迎各位网友投稿给天府微视网编辑部,我们将尽快处理您的来稿 投稿入口>>
Copyright 2017 - 2024 www.tfwsw.cn.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7030220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举报APP下载 网上暴恐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12377举报邮箱:461593798@qq.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