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在2018年经历了一波三折式的增长,政策监管带来的内容生产宽度收窄,资本趋冷带来的后续融资艰难,竞争加剧带来的商业化节奏提前,以及上述因素综合作用带来的生存难度加大。钱,成了所有的短视频行业从业者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难题,要么拿到投资,要么自己挣钱。
2019年Q1已经结束,《2019年Q1短视频领域动态报告》带您回顾2019年的第一季度中,短视频领域发生了哪些有影响的事。 01 逐步收窄的监管大环境 2019年,短视频领域的政策监管并没有任何放松的迹象,反而在内容的意识形态导向和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有了更多的限制,同时在防止青少年沉迷于短视频的相关监管也在3月份正式推出。 1月9日,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发布了《网络短视频平台管理规范》,对短视频平台的发展给出了一个指引性要求,核心内容包括: 开展短视频服务的网络平台,应当持有《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等资质; 网络短视频平台应当积极引入主流新闻媒体和党政军机关团体等机构开设账户; 网络短视频平台应当建立总编辑内容管理负责制度,实行节目内容先审后播制度,包括节目的标题、简介、弹幕、评论等内容; 建立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审核员队伍。 这是短视频领域第一个由官方发布的专项管理规范,对于2019年的短视频行业发展方向有着指导性作用。 2月1日,人民网刊文称“办网站的不能一味追求点击率,开网店的要防范假冒伪劣,做社交平台的不能成为谣言扩散器,做搜索的不能仅以给钱的多少作为排位的标准。”对于网络传谣进行了批判。 而同日,人民日报发文评论情感自媒体账号?咪蒙,称:自媒体不能搞成精神传销,人民网称咪蒙发道歉信,避实就虚,避重就轻,暴露出一贯的擦边球思维。2月21日,“咪蒙”和“才华有限青年”两个微信公众号被销号。 一系列的操作只传递了一个信息,针对短视频在内的自媒体群体,监管已经从低俗内容向更深层次的精神方面深入,对于传递不良内容的监管将越来越严。 这无疑对于以搏眼球为主导的部分内容生产者来说是个噩耗,有人悲伤就会有人喜,这些操作似乎对传统媒体转型的融媒体更为有利,他们可以将所拥有的持续生产正能量内容的能力在融媒体时代进行发挥,抢回流失的关注度。 02 产业结合的资本形态 资本曾经一度非常关注短视频领域,2018年的资本回顾也对此作了阐述,进入2019年,资本的态度是否发生了变化?他们在关注什么样的项目?下面我们通过数据对短视频领域的资本态度做一个剖析。 2019年Q1,文娱传媒领域共披露了61起融资案例,可以归属到短视频相关领域的融资案例共计披露18起,其中平台类项目6起,内容生产类7起,短视频工具类5起。人民币投资14起,美元投资4起,涉及总金额折合成人民币超过20亿,参与投资的投资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共计31家。 从融资案例的轮次分布情况看,早期项目的比例相比于2018年整体数据有明显下降(如图2),后期项目则与去年同期持平。与2018年Q4相比,中期及中后期项目占比有明显的增加。 图1:2019年Q1年短视频融资案例分布情况图 图2:2018年Q1及Q4短视频融资案例分布情况图 从数据上可以看出,资本端对于短视频领域依然保持关注,而关注的重点则经历了从去年Q1的平台型早期项目,到Q4的垂直内容生产类早期项目,再到今年Q1的垂直内容生产类的中后期项目这样一个过程,这个现象可以理解为资本在投资的时候更关注规模和变现可能,这样的投资环境对于早期创业者来说融资的难度在变得更大。 据不完全统计,2019Q1短视频领域共计完成了超过20亿人民币的融资,这个数字与2018Q3接近,远高于2018Q4的5.6亿人民币的融资总额。而从月度来看,2月份是总量担当,单月占比超过季度额的50%,而3月份的融资总额则下降明显,这是否意味着这个领域在被资本抛弃还要看下个季度的相关数据。 图3:2019年Q1短视频行业融资额月度走势图 (单位:亿元人民币) 图4:2018年融资总额季度走势图 (单位:亿元人民币) 如果把这个季度和2018年的四个季度连在一起看的话,资本对于短视频领域的投入在持续下降。 2月份之所以融资总量额度高是因为影谱科技和B站两个项目都完成了大额的融资,投资的头部化有加剧的迹象。 近期的资本投资有个明显的现象就是产业投资者的进入,与以往传统财务投资者不同的是产业投资者除了投资以外更多的是在进行资本布局,产而优则投是一个因素,增长乏力、创新不足需要外部投资并购进行补充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这一现象在Q1依然存在。 Q1,阿里巴巴及其外围机构共在短视频领域出手3次,除了投资了B站之外,还投资了一家印度的短视频分析公司和一家叫做比特星光的时尚短视频分享平台。 同样的产业投资者还有新东方、爱奇艺,扩大到文娱传媒领域,产业投资者投资行业内的新晋优质项目的现象更加突出,主要集中在媒体阅读方面。 Q1出手投资两次以上的还有险峰系的两支基金,险峰长青与阿里影业联投了比特星光,险峰旗云则投资了原生短视频生产商??十二栋文化。 这个季度,有一个神奇的项目??影谱科技完成了2次融资,1月份获得了一轮投资,估值已经达到120亿人民币,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设银行国际控股、步长家族母基金等多家机构共计6.8亿元,入股影谱科技。 2月22日,媒体透露,影谱科技完成新一轮融资,投资方为TR Capital Group(该公司由亚洲领先的全球股票衍生品专业经纪商linkAsset & Securities和总部位于巴黎的资产管理公司Tikehau共同组建),项目估值已经达到130亿人民币。 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就是从2018年Q4开始国内的头部资本和产业投资者开始在海外进行投资布局,这个趋势在今年的第一季度有加剧的迹象,这个季度共有2个印度项目和一个新加坡项目获得了国内资本的投资。 03 短视频的节点事件回顾 短视频虽然在资本层面似乎已经过了风口期,但是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还是一个必须在战略上高度重视的领域。 短视频吸引的网络关注度是任何一个互联网企业都不敢忽略的,掌握了短视频的入口,就掌握了网络流量,也就掌握了广告变现的核心。这是互联网继团购、O2O之后的又一个新的风口级模式。那我们就来看看,各大互联网公司在这个季度内都做了哪些和短视频有关的事情。 BAT近年来一直是互联网领域的风向标企业,我们就先看看在短视频领域后发的BAT都干了什么。 ●寻找新需求点的百度 百度在短视频这个市场属于后进者,产品推出的不晚,但是发力晚,节奏也没有跟上主流的短视频市场,不过百度对于短视频市场的战略决心还是起了作用。 好看视频的持续增长让百度没有错过这个大市场,搜索技术的优势又帮助百度在视频信息流爆发的当下找到一个新的需求点。快搜视频能否成为百度的杀手级应用要看运营的效果和市场的反应了。 ●调整策略的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自2018年推出淘宝鹿刻短视频之后,似乎调整了策略,从产品级竞争转向资本级和内容级两个不同维度的竞争,一方面在内部推动短视频的应用落地,另外一方面开展对外的投资并购,通过投资完成对短视频市场的战略布局。 ●坚持布局产品的腾讯 腾讯可能是最不甘心在短视频市场折戟沉沙的巨头,旗下的微视短视频一直没有好的起色,2018年甚至一度传出欠薪等负面信息,产品竞争不利的情况下,腾讯除了采用投资策略之外,没有选择与阿里相同的策略,放弃产品级竞争,而是坚持在产品上不断做尝试,然而结果似乎并不理想,即便动用了微信的力量依然没有得到用户的认可。 ●亟需聚焦商业化的头条系 字节跳动2018年完成了Pre-IPO轮的融资,最新披露的信息抖音日活达到2.5亿,已经成为短视频市场当之无愧的领头羊。 字节跳动推出的社交产品“多闪”经营了一段时间,从感官上看似乎没有出现想象中的热度,据知情人透露,运营数据似乎并不理想。而商业化的问题则成为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头上。 ●借势直播的快手  来源网址:http://www.yidianzixun.com/home?page=article&id=0LrUAZ2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