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sorTower今天发布了消息,SensorTower 商店情报平台数据显示,2019年Q1期间中国短视频/直播类应用,在中国大陆以外App Store 和Google Play 下载量及收入排名TOP20。 从下载榜单上不难看出,头部是由字节跳动,欢聚时代,杭州趣维等包揽。榜单上20款应用Q1期间在海外App Store 和Google Play共获得4.14亿次下载,较去年同期2.04亿次下载提升103%。在去年同期数据中,抖音Tik Tok在苹果商店下载量高达4580万次,超越Facebook、Youtube成为全球下载量最高的iPhone应用。 中国短视频应用是在2017年开始逐渐在海外火起来的,到了2019年,这些短视频应用依旧热度不减,让人不禁想问一句:这桩生意就这么好做? 短视频应用纷纷出海 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出海,猎豹可以说是第一个了。2011年,猎豹迫于无奈选择开发海外市场,结果就是墙内开花墙外香。原本以为在海外市场中国互联网只能小打小闹,结果猎豹的成功让更多的中国互联网企业开始选择主动出海,这其中就包括做短视频的。 国内市场饱和,人口红利消退,发展海外业务反哺国内成为越来越多中国互联网企业的选择。以TMD为首的新兴巨头纷纷将注意力集中在海外市场,很想在海外扎实地发展与自身战略和模式匹配的业务。 作为TMD中的T,头条出海最成功的应该就是短视频应用抖音了。 抖音海外版TikTok于2017年8月在日本落地,3个月后,登上了日本AppStore免费榜第一位。畅销歌+特效的短视频搭配一经登陆日本这个二次元集中的国家,便捕获了一众少男少女的芳心,就连不少“德艺双馨”的“女老师”们也逃不过抖音的魔力。 不只是日本,韩国也难以逃脱抖音的魅力。在韩国知名综艺《RunningMan》中,节目嘉宾就不止一次通过海外版抖音TikTok录制小视频,并且上传到自己的社交软件上。 除了抖音,快手海外版kwai在俄罗斯、土耳其、印尼、泰国等地都获得过GooglePlay和AppleStore榜单第一的成绩。渐渐的,东南亚、东亚、美洲市场、中东地区,都已经有了国产短视频应用的身影。 短视频的火爆除了应用自身的吸引点外,内容策划推广也是关键,而这就离不开应用的运营了。换句话说,中国短视频应用的出海,其实更本质的是中国短视频应用的运营出海。 以抖音为例,抖音运营团队里每个人都背着拉人头的任务,他们从小咖秀、微博以及艺术院校挖来了大约300个红人,并设计了多种主题和玩法,让红人们在这个框架之下进行内容创作,以此完成内容冷启动。 在国内取得成功后,抖音将这一套运营逻辑直接搬到海外,最先取得成功的就是日本市场。主推抖音海外版TikTok的团队混搭日本本土员工和中国员工,他们的策略就是先攻陷社交软件上的网红博主以及一众明星,通过这样来提高自己的热度。 然而这条路走起来也并没有很轻松,由于对应用的不熟悉,很多艺人以及网红都会表现得十分谨慎,需要在反复的谈判中让他们了解产品,并且展现合作诚意才有可能促成合作。 由于网红的带动,使得抖音在海外社交软件上大火,在Instagram上,以TikTok为标签进行搜索,会找到上百万加了#TikTok的帖子,很多热门帖子的播放量达到了四五万次。在Twitter上,搜索TikTok,就会出现大量的日本用户。日本大阪的TikTok用户Kotachumu将拍好的视频同步到Instagram和Twitter上,却发现从这两个平台流回到TikTok的粉丝越来越多,从而让他对TikTok产生了粘性。 这种深度的运营方式可以拉来明星和网红,并带动他们的粉丝也加入使用产品,而且还有机会带动更多的明星和网红也加入。一方面,这是由于抖音在海外市场也采取了高举高打,大力投放的策略,另一方面,日韩市场在综艺娱乐方面天然就更成熟,短视频作为一种创新的内容交互形式,找对发力点依然能打开一个切入口。 海外短视频生意也不好做 国内的互联网产品愿意出海,很大程度上是看中海外的市场真空,希望再收割一遍用户红利。 以东南亚市场为例,印度的人口基数大,移动用户比例逐年增长,是一个很好的潜力股。GSMA曾发布报告称,到2020年,印度将增加3.37亿移动用户。印度原生互联网产品相对没有国内这么成熟,市场还有很大的空间,正处于互联网产品用户红利的早期。 但是,就算市场空间充足,依旧要考虑到变现问题才能收割红利。收益率如果达不到成本或者说收益率还低于成本的话,运营成本就很高,时间周期越长,风险越大。一般来说,出海的短视频应用,先要面对持续增长的运营成本,耐得住一个长久的市场培育期,才能踏入变现阶段。 很多出海的短视频应用在上线之后不久就可以Appstore实现收支平衡,但问题是产品运营中期获客成本越来越高,海外很少有中国的网红经济公司模式,大都靠社交媒体KOL带量,需要不定期进行社交媒体KOL推广。 再加上短视频这种需要依靠播放广告的互联网模式,不可能一下子来很多广告主。所以暂时没有得到大多数企业主的青睐,也就难以实现变现。 抖音背后有头条,资金支持是比较强势的,但如果是其他的小的短视频平台,就不一定能负担得起海外的运营费用了。 短视频在国内兴起的早期,很多企业对其广告模式还没办法给予认同,特别是在一期很短的节目前方添加广告,怀疑其是否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所以说,短视频的海外变现需要出海企业耐心等待,像东南亚市场这样的耗费的时间可能会比日韩市场要更长。 也就是说,谁会成为最后的变现者,背后还有资本的博弈。有资本支持输血的企业,便可以撑过漫长的市场培养期。比如抖音,抖音海外版TikTok第一季度收入超过1100万美元,较去年同期468万美元上涨135%,美国市场贡献66%,其次为英国市场贡献9%。 由于马太效应的显现,全世界互联网公司所涉足的领域,都有形成头部化格局的迹象,出海可能成了大家为了寻求新的增长而不得不采取的措施。短视频应用的出海虽然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实现变现,但是从好的方面来看,已经在海外开始流行的短视频传播,在不同的国家都得到了验证,想要分一杯海外短视频市场的红利,也并非不可能。
来源网址:http://www.yidianzixun.com/home?page=article&id=0LvJuCYO |